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开云官网唯一网址|开云电竟直播主要生产批发充气帐篷、消防帐篷、洗消帐篷、婚宴帐篷、医疗帐篷。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合作洽谈!
开云官网优良品质 厂家直供
全国咨询热线:0317-5616766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追梦火焰蓝 迎难而上是我们从始至终以来的追求

时间: 2023-09-18 19:37:51 作者: 常见问题

  深秋的北京寒风瑟瑟,路人下意识裹紧了衣服疾步前行。在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的训练场上,几名穿着短袖短裤的消防员正在进行体能训练,不时传出的几声吼叫,释放着青春的激情。

  偏居北京市一隅,却守护着整个首都,作为北京消防“最利的锋刃”,特勤支队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探路者,150名消防指战员作为中国救援队队员(及补充队员)通过联合国测评,16名指战员走出国门执行救援任务,开创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多项先河。

  自2018年消防救援队伍集体改革转制以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在总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总队长宋树欣、政委潘业辉的悉心关怀和全力支持下,深入学习授旗训词精神,以“全灾种、大应急”为目标,扎实锤炼内功,开拓国际视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提质强能转型之路,获得了多项荣誉,也获得了各级领导、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面对复杂多样的任务,该支队全体指战员牢记初心使命,在灾难和危险面前,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始终冲锋在最前面。这把“尖刀”越锋利,它身后的百姓才能越安心。

  当前,正值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贯彻落实习重要训词精神之际,记者走进特勤支队,了解队伍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

  今年,该支队又增添了几样新装备,冲锋艇、山岳绳索救援8人套装、洗消帐篷、便携式应急照明无人机、远距离环境质量检验设备……从新装备的名称就能够准确的看出,这是为了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而配备的。

  说到特勤支队的转型之路,不得不提到中国救援队。对特勤支队来说,中国救援队的成立正好与该支队的转型升级之路高度契合。

  由于平日里队员们承担的都是急难险重任务,具备了顶尖的综合救援能力,因此该支队的转型升级之路起点很高。

  在支队党委的眼里,起点高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以前我们教育全体指战员要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改革转制后,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党和国家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这对我们来说,是空前的挑战。面对困难,特勤支队指战员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和顽强拼搏,给出了北京消防特勤人自己的答案。”特勤支队政委王保国如是说。

  发现问题,大多需要比对。然而,对特勤支队的队员来说,中国救援队组建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推动战斗力建设的先决条件却是不存在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消防救援领域从没有这种类型的队伍。

  “找不到可比对的参照系,是当时最大的问题。”该支队支队长王墨回忆。2018年8月,中国救援队在应急管理部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从使命任务到力量编成,再到嵌入联合作战的运转体系,成长之路如同一张白纸无迹可寻。

  “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互为彼此的‘石头’。”特勤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龙腾飞是中国救援队的装备“大管家”,新增的1万多件后勤物资,用他的话说就是“像一座大山一样”。

  2019年3月底,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受强热带气旋袭击,中国救援队65名队员首次走出国门,进行为期10天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在这次国际救援中,中国救援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如灾区信息匮乏、沟通协调难度大、灾情疫情严重等,都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与其他几个国家救援力量合作后,队员们找到了参照系。王墨说,在与葡萄牙等其他几个国家的救援力量对比后,他们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在装备配备、日常训练,还是在实战演练设计等方面,都与这些国家存在比较大差距。

  “迎难而上是一直以来我们的追求。我们会以国家队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特勤支队高米店消防救援站站长潘照虎说,从莫桑比克回来后,在“能不能胜任随时有可能出现的任务”这个最重要的考量中,队员们的训练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2019年10月23日,中国救援队通过了联合国INSARAG测评,成为中国第二支国际重型救援队。对于组建仅仅一年的中国救援队来说,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测评,实属不易。

  “一支初次参加测评的队伍能在近40个小时高强度、不间断的地震搜救实战演练中展示出高超的救援能力,非常了不起。”中国救援队测评专家组组长、德国联邦技术救援局队长彼得·沃夫对此赞不绝口。

  疫情如火,使命如山。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特殊战斗中,作为与老百姓贴得最近的队伍,消防救援队伍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

  9月15日,特勤支队副支队长傅杰参加了一场难忘的网络视频研讨会,在这场“新冠疫情期间的搜索与营救行动”会议上,他向联合国搜索与营救咨询团和亚太地区各国救援队同行们,分享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的“抗疫”经验。

  一个时代的消防指战员要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从坐在台下听,到站在台上讲,这种变化令傅杰感到异常自豪。

  “讲解完后,各国同行十分肯定我国的做法,并就一些技术细节提问。”傅杰说,在视频会议上,他详细讲解了中国消防救援队伍在疫情下如何科学高效开展工作,为亚太地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展现出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速度。

  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肩负“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具备国际救援能力的特勤支队将承担慢慢的变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爆炸后,中国救援队立即响应联合国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的呼吁,表示可承担疫情期间的救援任务。“支队连夜将装备准备齐全出库,全员做好增援准备。”该支队装备管理员张凯说。

  虽说最后中国救援队没有出动,但特勤支队重视着其他几个国家救援队伍的救援进展。“俄罗斯率先响应并迅速派出第一批救援人员。整个救援行动他们共派出5架飞机,甚至将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也投送到了救援现场。”那一段时间,傅杰每天都在关注救援的最新进展,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做法。

  11月4日,联合国将会再次召开视频研讨会总结贝鲁特救援行动经验,届时傅杰将会再次代表中国救援队参会。“这次我准备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关注的是在疫情背景下,他国救援队在近距离施救中怎么样才能做好防护?”傅杰解释,中国救援队的国际救援经历还不是很丰富,通过参加研讨会能学习借鉴各国队伍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也可以为下一步更好地执行“全灾种、大应急”任务提供新思路。

  长城围墙上,几个橙色身影来回行走。这是特勤支队的绳索救援骨干在进行每月一次的实景训练。

  绳索救援极其考验指战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项有些复杂的技术。改革转制后,随着任务职能的拓展,这根绳索成了必不可少的“利器”。

  “一直以来,绳索救援都是特勤支队的强项。”通过联合国INSARAG测评后,特勤队员的言语中透着自信。

  2019年12月,深圳格锐德国际绳索救援大赛上,特勤支队8名绳索救援业务骨干与18支国内外专业救援参赛队同场竞技,最终特勤支队获得记分科目总成绩第三名。

  为了这场比赛,8名队员倾注了不少心血,经历了几个月的魔鬼训练。对于第三名的成绩,大家很不满意,认为“亚军就是失败”,更何况是季军。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绳索救援比赛,输在了经验不足上。”潘照虎心有不甘地说。善于正视问题,体现的是一支队伍的自信。比赛结束后,8名业务骨干及时总结不足:配合不够默契、装备没有区分标记、日常训练太偏向技术练习。

  对于一支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期的队伍而言,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越早越好。正视问题是需要勇气和担当,令队员欣慰的是,面对失败和挫折,支队党委总能与他们站在一起。

  差距在哪里,就盯着哪里。此后,队员们将比赛中学到的技术融入日常训练,增加了情景设置,从单纯练技术到练指挥、练配合,任何一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只等一个适当的机会释放。

  终于,特勤支队等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2020年9月4日至5日,在山城重庆举办的“2020金佛山·绳命Lifeline绳索救流赛”上,该支队8名救援骨干一路领先,勇夺第一名,向参赛的各界同行展现了首都消防救援队伍的国家队、主力军形象。

  站在领奖台上,8名队员高高昂起了头。这一次,特勤支队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此次比赛带队的傅杰说,比赛是练兵的一种形式,比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技能,而消防救援队伍需要的是综合素养全面过硬的精兵。

  胸前戴着大红花,喊着震天的口号,2019年10月,特勤支队高米店消防救援站迎来了改革转制后的第一批新消防员。

  加入之前,新消防员王孟凯早就知道特勤支队的大名——这是一支多年来获得无数荣誉的队伍,也是消防尖兵的孵化基地。

  入队一年多,特勤支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锻造着王孟凯。这名年轻消防员也在反复磨砺的过程中,找到了心存已久的问题的答案——“尖刀”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个月,王孟凯几乎是在奔跑中度过的。第一次出早操,他的成绩很不理想。早操结束,王孟凯看到了副站长陈兴达的脸黑了下来。“练吧。”陈兴达对王孟凯说,特勤支队没有体能不好的消防员。

  奔跑,不停地奔跑。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王孟凯不断达到体能极限,又突破体能极限。王孟凯的表现,陈兴达都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消防员的必经之路。

  熬过了三个月的体能期,新消防员们终于迎来了学习实操技能的日子。这一次,陈兴达准备让新队员“玩”点儿不一样的。“我摒弃了掐表计时式的训练,那样会把队员们练‘傻’。”陈兴达表示,队员的头脑必须灵活,因为他们面临的都是急难险重的任务。

  从细节切入,模拟实景,陈兴达让队员们边学边“玩”,效果很好。队员们每次练完都有一肚子问题,渴望被解答。于是,陈兴达和几名老队员一合计,开始一对一交流。

  一次,陈兴达在实景训练中随机为新消防员们设置考题:“房屋着火,有阻挡物,需要破拆进入,具体该怎么做?”“就这么简单?”新消防员感到有些诧异,这题目不太像陈站长出题的风格。

  就在消防员议论纷纷之时,陈兴达趁乱在“火灾现场”扔了一块木头。新消防员正忙着研究怎么样破拆,没人注意到他的这一举动。“这么大一个危险源,你们都没注意到吗?”训练结束后,陈兴达的提问让大家愣住了。

  后来,队员们在训练时都留了个心眼儿,避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我想通过这种训练模式,让他们爱上这样一个职业,任何事只要走心,就一定能干好。”陈兴达说,“任何一个人都跑得快一点儿,团队就会离目标更近一点儿。”

本文标签: